找到相关内容1491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罗锦堂:佛典中的“观”与“念”(1)

    恭敬顶礼,称念南  无阿弥陀佛。阿难即从座起,面西合掌,顶礼自言:「我今愿  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,供养奉事,种诸善根。」顶礼之间,忽  见阿弥陀佛,容颜广大,色相端严,如黄金山,高出一切诸世  界上;又...流动,潺潺有声,犹  如美妙的音乐一样;甚至还能通过这种音声,演说空、苦、无常和无  我的佛法,以及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和智慧等各种波罗密  ,(注27)有时还会发出赞叹诸佛微妙色相的声音来。...

    罗锦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870855.html
  • 妙禅佛寺的建筑艺术

    宝树根从心地养,觉过路自性天开"。在大殿内明间  前二红色圆柱上题曰:"宝相本庄严无我人无色相,觉心自清静  即智慧即佛心"。又曰"宝坊净地何须扫,觉性空门不用关"等。  这些对联几乎都是以宝觉禅寺的...

    陈清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5570886.html
  • 僧叡思想研究

    均主  色相虚幻,心神真实,并以心神否定客观世界,故可归为即  色一宗。本无、心无、即色三家乃当时般若思想之主流,罗  什未至长安,本即有此三家,僧肇〈不真空论〉亦仅提及此  三家,并加以批判之(注37...

    刘贵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2970918.html
  • 蔡耀明:《大般若经·第二会》的严净/清净 (2)

    337b-338a.   注18   「世尊。是一切智智非取相修得。所以者何?诸取相者,皆是烦恼。何等为相?所谓色相、受想行识相,乃至一切陀罗尼门相、一切三摩地门相。于此诸相而取著者,名为烦恼。是故...

    蔡耀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33571037.html
  • 上方山七十二庵

    额题“庄严色相”。门前有小径临崖西去。过毗卢殿、苹果园,达文殊殿。  毗卢殿。在兜率寺之舍利殿西,为兜率寺西第一庵寺。  出兜率寺西行过舍利殿,路右一峰突起,这就是上方山十二峰之一的毗卢峰。峰上有...

    杨亦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4471110.html
  • 无着的学说

    度。所谓圣教量,如举十地经的「三界者唯有识」----「  三界唯心」和解节经----解深密经的分别瑜伽品所明色相境  界,唯识所现,「我说识所缘,唯识所现故……无有少法能  见少法」等等。依于此理,行...

    昙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1571214.html
  • 追思华梵大学创办人晓云法师

    ,我乘著山风,于高山千佛塔前趺坐,刹时间,契入能所双忘之化境。”塔光中,翻到憨山大师开悟时的诗句:“惊然一念狂心歇,内外根尘俱涸澈,翻身太虚空,万象森罗从起灭,自此内外湛然,无复音声、色相、障碍。”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671324.html
  • 黄庭坚诗禅交融的生命实践--论禅学修养对黄庭坚诗歌创作与理论之影响

    经纬,草木文章帝杼机。愿染朝霞成五色,为君王补坐朝衣。(〈次韵雨丝云鹤二首(之一)〉)  黄庭坚以“草木文章”、“朝霞”、“五色”等景物表示诸法的“色相”,以“雾雨空蒙”表示诸法的“空理”。全诗虽未...

    谢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2473438.html
  • 玄奘法师对律宗之影响

    。即眼根所见、眼识所分别的境,包含显色(即颜色)和形色(即形状)二类。其中,显色有十二种,即青、黄、赤、白四种,是分明显现的色相,是本显色;其余光、影、明、暗、云、烟、尘、雾八种是依上面四色的差别而...

    照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1873472.html
  • 洞山禅师生平及禅法思想的价值

    混然圆融,自由无碍,天下太平。这表示普遍性原则与具体性原则综合起来,而成一具体的普遍原则,具体中有普遍,普遍中有具体的空色相融,事理不二。如《人天眼目》卷三中形象地描述为:   混然无内外,和融上下平。...

    如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273505.html